经 济 系
经济系现有在校生1500余人,设有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金融科技、财政学、税收学六个本科专业。经济系依托河北经贸大学的学科基础,充分利用其教育教学资源,以应用经济学科为重点,突出专业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广博视野、扎实知识、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聘请国内外其他院校、科研院所、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各种专题学术报告;积极开展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我系先后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浦发银行石家庄分行、微宝云信息技术开发河北有限公司、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国信优易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在深度校企合作中创新育人路径。
经济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国贸商务谈判、模拟股市、模拟期货、炒金大赛、电子商务平台应用、ERP沙盘模拟训练等多种实训项目及专项竞赛,培养学生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取得丰硕成果。在2024年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年会获得三等奖、2023年“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获省部级一、二等奖;2022年全国大学生金融创新大赛获得国家级团体一、二等奖;在2021年第四届“郑商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模拟交易大赛中获得优秀合作高校奖;在2021年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团体一、二等奖;在2020年“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第四届金蝶云管理创新杯区域赛”中荣获团体一、二等奖;此外,我系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多次被评为校级社会实践先进小分队,市级社会实践小分队,两次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小分队。我系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分别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会计证、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系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考入国家重点和普通大学研究生,几十名毕业生进入国家及省市公务员、选调生队伍,为河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成为我省金融、经济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经济系专业介绍
1、财政学:
河北经贸大学财政学学科是学校设立较早的学科和专业之一,也是河北省高校中组建最早的财政学专业之一,至今已有30多年招收培养本科生的历史。该学科1999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河北省第一个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财政学、中国税制、税务管理等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其中《财政学》2002年被评为河北省高校首批精品课程, 2008年财政学专业、税务专业进入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009年被评为省重点学科,并被确定为国家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被河北省批准为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学科已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和办学条件,涌现出一批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科研能力强、学术造诣深的学术骨干。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博士7人、硕士12人。另有从国家和省内其他高校、有关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外聘的兼职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教师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2000年以来,财政学科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3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和承担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厅)级课题30余项,承担横向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0余项。部分科研成果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和得到国家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胜任财政公务员和相关财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财政理论和方法等专门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掌握国家各项财政政策、财政制度、具有独立处理财政业务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税收学:
税收专业(方向)始建于1989年。2001年起,成为河北省第一个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点的方向之一;2010年,成为河北省第一个税务专业硕士培养点,是全国30余所招收税收专业硕士的院校之一。 本专业培养能够胜任财税公务员、企业和中介部门涉税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重点掌握财税理论和涉税业务操作技能及方法,掌握国家各项税收政策、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制度,具有独立处理涉税业务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专业涉及的执业资格有: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
3、金融学:
金融学学科始建于1980年,是我校设立最早和重点建设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之一。现在是河北省级重点学科。现有资本市场与投融资、区域金融、金融生态化与国际化、保险与风险管理等四个有较强特色的研究方向。本学科现有教师29人。其中,副高以上占79.3%,博士占72.4%。“十二五”期间,本学科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20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课题46项,横向课题46项,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许多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摘录、引用,一些被有关决策部门采用。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金融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涉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管理、研究和实际业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涉及的专业资格证书主要有:理财规划师、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等
4、保险学:
我校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办保险专业,是河北省最早开办保险专业的学校。该专业有校内导师6人,其中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占比为100%;高级职称教师5人,占比为83%;有校外导师2人。导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及行业任职均较合理。导师团队的科研能力较强,在《金融研究》、《保险研究》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承担世界银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省社科规划办等重要课题多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保险学会优秀成果奖多项;承担两门全国保险职业资格考试用书的主编任务。导师团队的实践能力较强,承担海南省水产养殖保险方案设计、水利部旱灾保险费率测算等重要研究任务,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保监会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掌握保险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又熟悉银行、投资、证券等其他金融业务,能在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社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其他金融企业从事管理和业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5、投资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学基础,系统掌握投资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该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的学科优势,融实物投资、金融投资和其他各类投资于一体,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交叉,财经管理、法律和理工知识相渗透,使得学生通晓相关学科主要理论和方法,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投资策划、决策与管理能力,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工作的高素质的投资专门人才。
6、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专业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具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经济金融理论与技能,同时熟悉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需熟悉金融实务操作,系统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架构等信息科技知识,熟练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研发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银行科技、智能投顾与交易、保险科技、监管科技等领域工作,能胜任“金融+AI”算法研发、金融科技系统架构设计、金融产品设计、大数据金融风控等复杂岗位需求。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前瞻性教育培养,使其能适应诸如量子技术、AGI(人工广义智能)、Web3.0等超新一代技术浪潮冲击。